查看原文
其他

冲上热搜!一身诗意的清华工科博士夺冠!


在《2024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

一位清华大学工科博士凭借

深厚的诗词素养和出色的现场表现

荣获本年度诗词大会总冠军



 他就是
精仪系2006级本科机械系2010级博士校友申昊
在决赛打响之前的九场节目中他三次登台三次获胜都取得单场最高分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挺进总决赛
在决胜关头的最后一题抢答中题还没有读完申昊就给出正确答案“开挂”般地摘得总冠军网友惊呼“我还在听题,学霸已经答完了!”
这个一身诗意的工科博士工作中的身份是国机工程集团工程师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有他挥洒汗水、贡献力量



申昊是一名见证“中巴友谊”的工程师
他曾于2017—2020年期间
在巴基斯坦执行常驻任务
他参与的巴基斯坦尼鲁姆-杰卢姆水电项目
是中国企业在国外承建的大型水电工程之一
这个项目总装机容量969MW
利用尼鲁姆河和杰卢姆河的落差进行发电
水头高达420米
年发电量51.5亿度
能够覆盖巴基斯坦15%人口的用电
被誉为巴基斯坦的“三峡工程”
 
申昊回忆
沿杰卢姆河溯游而上的山路
是通往现场的唯一途径
蜿蜒曲折的山路上
除了有独特的风景
有跟在羊群后徐徐前行的车辆
也时常会遇到山体塌方
导致道路难行
 
营地建在地下厂房外的半山腰上
清晨俯瞰项目的500kV升压站
是每天美好的开始
 
项目水头高
克什米尔地质情况非常不稳定
大大增加了水电施工的难度
申昊和项目团队的同事们精诚协作
克服各种困难
解决了巴基斯坦的用电紧缺问题
带动了当地就业
改善了民生
 
之后
申昊在伊斯兰堡代表处工作
参与巴基斯坦很多城市的市场开发
有时深入到矿井下踏勘
甚至还要前往危险的地区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读诗、抄诗、写诗
是他一直以来的爱好和习惯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
虽然学的是工科专业
但申昊并没有放下对诗词的热爱
精仪系的王伯雄教授雅擅诗词
给予了他很多指点
他还加入学校诗社
认识了一群同样喜爱诗词的伙伴


申昊(后排中)本科毕业时与班主任赵乾教授和同学在图书馆前的合影


更让他难忘的是
大四那年
唐圭璋先生的入室弟子王步高教授
来清华开设《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程
申昊成为了王老师在清华的第一批学生
在课堂上他系统学习了对联和诗词写作
受益匪浅
如今王老师仙逝已近七年
在诗词大会第九场“相逢”录制时
嘉宾老师们讲到了苏轼的词“十年不见老仙翁”
申昊想起王老师
不禁为之动容
诗词穿越千年,再次击中了他的内心


 博士毕业时与导师冯平法教授的合影


在国外常驻期间
他也随身携带着诗词相关的书籍
夜深人静时
读几首诗,抄几句词
可以让他获得放松
 
思乡心切时
会想到“君问归期未有期”
原来古人和自己有同样的乡愁
为工作奔波时
会想到“但愿苍生俱饱暖”
又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意义
正是对诗词长久的热爱和坚持
让申昊成为本届诗词大会发挥最稳定的选手
 
作为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的青年
申昊觉得
自己从事的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他不仅见证了当地生活的变化
而且深刻感受到了中巴两国深厚的友谊


 

在巴基斯坦项目现场
中巴两国的同事们听说他要上场了
特别用汉语和乌尔都语为申昊录制了一段加油视频
让他备受感动和鼓舞

目前
申昊所在的项目团队正在克服重重困难
继续从事全巴国家电网调度升级工作
作为其中的一员
能够参与项目从无到有直至最终交付
点亮巴基斯坦人民的生活
他感到由衷的自豪
越来越多的有为青年
正在为“一带一路”这幅工笔长卷着墨增彩
 
在比赛中
申昊用白居易的诗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表达他希望把光明送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心愿
在生活中
他说
“诗词就是光和电,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一带一路建设是他的初心
诗词是他的挚爱
在初心与挚爱中
申昊跨越山海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

校友总会特别策划

“向祖国报告”系列报道。


时代洪流中,

清华人在各自岗位上笃行奋斗,

始终与祖国同向同行。


行动是最好的表白。

向祖国报告,

清华人准备好了!





推荐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清华校友总会订阅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